名人媒体编者按: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时,另一场思想与行动的盛会——康科迪亚(Concordia)年度峰会,正在这座国际之都悄然掀起新的浪潮。
在本届峰会上,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三位总统与主持人展开了一场关于地区安全与国际合作的深度对话。讨论内容涵盖俄罗斯行动、北约防御、乌克兰局势以及跨大西洋关系等核心议题。三位领导人以理性、克制的语调,呈现出欧洲在复杂地缘局势下的思考与应对方向。

在纽约举行的康科迪亚峰会上,主持人与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三位总统就近期地区安全局势进行了对话,焦点集中在俄罗斯与北约关系、乌克兰局势及跨大西洋安全合作等议题。整个对话过程语调冷静、立场清晰,体现出三国在安全防御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共同关注。一、关于边境安全与北约机制主持人首先就近期俄罗斯进入波兰及爱沙尼亚领空的事件提问,立陶宛总统梅达指出,类似事件不仅出现在波兰与爱沙尼亚,也涉及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她表示,这类行为已成为“例行性质的挑衅”,但国际社会特别是北约的反应应当迅速而明确。

梅达总统强调,立陶宛正加强防空能力建设,并计划在2030年前将国防投入提高至GDP的5%至6%,以强化国家安全及北约东翼的防御体系。爱沙尼亚总统阿莱里斯在回应中提到,自2004年加入北约以来,爱沙尼亚已多次经历领空侵犯事件。她表示,北约成员国间的协调机制正在发挥作用,并认为有必要将现行的“空中警戒任务”进一步发展为更具防御性的“防空任务”,以提升反应效率。
她同时确认,爱沙尼亚已正式启动北约《第四条》程序,请求成员国进行安全磋商,以确保地区安全得到政治与军事层面的共同支持。拉脱维亚总统埃德加斯·林克维奇则将当前局势视为“北约政治与军事能力的一次测试”。他指出,俄方的行动不仅限于军事层面,也涉及宣传与心理战,旨在制造盟国间的不信任。然而,他认为此次事件中各国保持了团结,并在联合国安理会与北约框架下展现了一致的立场。二、网络安全与混合威胁主持人随后提到俄罗斯在网络、移民及能源领域的影响力。立陶宛总统表示,波罗的海地区面临的不仅是军事威胁,还包括来自邻国白俄罗斯的“混合攻击”,其中包括组织非法移民流入,以制造社会不安与舆论混乱。

三位总统一致认为,网络防御是当代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立陶宛与爱沙尼亚都提到早在2007年就已遭受大规模网络攻击,从而推动了本国的防御体系建设。主持人总结指出,这种“跨领域威胁”正成为欧洲安全的长期挑战。三、关于乌克兰与安全保障在讨论乌克兰局势时,爱沙尼亚总统认为,乌克兰的最终安全保障应来自北约成员国身份,但承认这一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她指出,爱沙尼亚政府已准备在必要时提供军事援助。
立陶宛总统认为,即使北约成员资格尚未落实,乌克兰仍可通过强化自身防御力量来获得安全保障。她提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乌克兰军队”是最现实的方式,同时强调持续的国际支援与训练合作的重要性。
拉脱维亚总统补充说,俄方的行动意在削弱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但他坚持认为乌克兰是欧洲防线的前沿,“支持乌克兰就是维护欧洲自身的安全”。他还指出,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也是地区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与美国的安全与能源合作在谈及跨大西洋关系时,拉脱维亚总统表示,美国一直是波罗的海国家防务体系的关键伙伴,双方的军事训练和装备合作持续加强。


立陶宛总统介绍,美国自2018年起在立陶宛驻有部队,为区域防御提供支持。她提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供应也帮助立陶宛在2022年彻底切断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从而实现能源多元化。
三位总统均认为,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合作在军事、能源及经济层面都具有战略意义,而北约成员国应继续履行自身防务投资承诺,以确保联盟内部的平衡与信任。五、对话的总结与意义在会议尾声,主持人以轻松的语气回顾了2019年“北约2%俱乐部午餐会”的轶事,三位总统笑称,如今已成为“5%俱乐部”,象征着波罗的海三国在防务投入上的决心。
整场对话持续近二十五分钟,从领空安全到能源独立,从网络防御到乌克兰局势,内容涵盖了当前欧洲安全议题的主要层面。三国总统在发言中均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展现出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维持地区稳定的共同目标。